在徐小平的博客上看到一句话,首先要生存,然后再就业,其次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回家一个多月,除了一路上的劳累折腾,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一些收获。
2月6日,从大连到北京的车上。对面坐的是一家三口,丈夫、妻子和小孩。操四川口音,看其随带的行李物品,应该不算是富裕的家庭。于是我猜想,这一家三口是估计是举家来大连谋生,年末回老家过年。旁边坐的是一中年妇女,也是带一小孩,对面那对夫妇的小孩大概有6、7岁的样子,旁边这位则只有2-3岁,分辨不出哪里人。一路上未曾搭上一句话,只是听着我的MP3,发些信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。
从来没想过,如果有一天身边有妻子和孩子的时候,应该承担怎样的一种责任。看似很遥远的事情,细细算来也只不过几年的光景就要面临。有些事情不是逃避就可以不用去面对,不管准备好与否,总要成为孩子他爸,总要变成孩子他妈。之所以觉得与他们有代沟,不是在于学历和兴趣爱好,只是内心的幼小和拒绝长大的排斥。
2月7日,独自一人在北京城转悠。因为之前13个小时的车程,早已疲惫不已,前一夜北京还下起了了小雪。唯一认识的陈姐也是前一天离开了北京,偌大的一个城市,仅没有一个认识的人,显得特别的陌生,内心拔凉拔凉正如那天的天气。在东直门取完票,坐803回北京西站的时候,因为空调车的闷热,差点有种想吐的冲动。好不容易熬到上车的时候,发生了我人生当中第一次上错火车的搞笑事情。还好在T87开车前10分钟与别人的座位号相同时才赫然看到车票上写的是T61。庆幸的是T61与T87仅相隔一个站台,晚半小时开车。好不容易又等到检票上车的时候,直奔补票车厢,因为如果再在拥挤且充满让人恶心的方便面味道的车厢再忍受30个小时,我肯定会崩溃掉,所以需要一张卧铺。等了足足两个小时,第一个拿到补票的时候,看着身后一群排队并同样渴望票的人,带着一种解脱了的无比愉悦的心情去躺下了。躺下的那一刻,多想有个人能听我诉说那一天的所见所想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那天时间过得好慢好慢。
2月8日到贵阳,小弟一直等我到晚上10点。当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自己亲人的时候,那个城市就不再是陌生的了。但始终还是喜欢不上那里,也许是因为去了很多地方的缘故。
2月9日,到家,见到老妈,爷爷奶奶。顿感岁月无情,两年也许对我来说没什么,但弹指一挥间,老妈的脸上也开始爬上了皱纹,身体状况也越来越不好。内心想着家里能有一些改变,却发现所有的一切仍然和两年前走的时候一摸一样。老妈总说我一回来就乱收拾,我只是迫不及待的渴望着想改变这个家,改变所有的一切。
2月13日,新年,写对联,做好吃的。整个一天都停电,晚上一家人围着蜡烛开开心心吃年夜饭,突然觉得一路上的辛苦为了那一晚的团圆饭也值得了。也许n多年后,我会让所有的家人也一起过这么一个没有春晚,没有喧闹,只是一家人围着蜡烛静静的说着话,回想一些开心的事情。
2月15日,大年初二,天气忽然开始转冷。那一天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什么叫寂寞。一直憋了很久的事情说出来之后,只剩下更大的空虚。
2月28。“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第二天要去贵阳买票,以为那是在家的最后一天所以彻底失眠。说了很多话,一直到早上5点才睡,7点多就开始起来去坐车了。期间做了一个梦,以为很长很长,醒来才发现只不过两个小时不到而已。当梦醒了,就得继续上路了。
3月2日,买到10号票的时候犹豫了好一阵子,是去丽江还是回家再住几天。选择了后者,一来银子不多,二来希望有一天能有人陪着去。
3月3日,回到盘县。起先见到的是黄花会小同学,差点有点认不出来,真的有一种好久不见的感觉。时隔几年还是看到了她身上的一些变化,比以前开朗了许多,也比以前更加健谈了很多,她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主人在招呼我这个客人的样子。当初她选择回来也许是对的,在这个熟悉的城市总能找到一个自己安身的角落,过着一个小城镇人无忧无虑的生活,周末还能回家跟家人团聚,在我看来应该算是无比幸福的了。称呼她老同学的时候,真的就有一种老同学的无比亲切。送走她之后又见到了“鸟人”,高三一起租房子的隔壁的那位。细算起来也有六年不见了,对他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他的锋芒毕露的性格上。见到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年少轻狂了,或许是因为旁边有了对象的缘故,或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工作开始变得稳重起来。六年,在他眼里我又变了多少?
3月4日,在即将离开县城的时候又见到了一位初中同学,很要好很要好的那种。依稀还记得那时候我们一起去看书学习的情景。只不过如今见面,他已在特种部队当了排长。真是有点难以想象,生活尽有如此这般多的选择与结果。
3月9日,和小弟、小妹还有弟妹四人一起吃饭,难得一家人能在贵阳团聚,如今却都已经长大了。我跟他们开玩笑说,也许下次再聚的时候可能是很多年后,到时候就不止4个人了,可能是7、8个或者十几个了。的确,唯一不能留住的就是时间,能改变一切的也只有时间。
3月10日,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。对面是一年轻女的,后来认识之后我叫她于姐。对面上铺是一北京上学大一的学生,我上铺则是一个住在北京的老太太。先说于姐,个子很高,头发很长,五官还算端正,算得上是一大美女。没搭上话之前我猜她是去北京上学的,但又不想,学生不能像她那样显得特成熟。搭上话之后才知道她是在北京工作,做美容。我对这个职业毫无概念,也没什么兴趣。但她的经历却让我想了很多。据她说她只是小学毕业,14岁就独自一人出来闯荡,做过米线,买过酒,搞过服装,当过酒店服务……如今在北京已经一年,在一家什么大型美容院,月工资5、6千。我跟她开玩笑说,她应该也算是“北漂”一族了,她居然都不知道“北漂”是什么意思,头一次听到,我跟她解释说就是一群在北京漂泊的人。如此一个小学毕业的人,尽能在北京这样一个偌大的城市里拿着5、6千的工资,虽然不算是很高,但的确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梦想着能领到的薪水,包括我自己。正好印证了之前的那句话,先生存,再就业,后做喜欢的事情。也许她之前做的种种工作都仅仅只是为了生存,但现在她终于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,这就叫就业,她还提到等攒够了钱想回贵阳自己开个美容院,这按我们来说叫创业,对于她来讲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其次,说上铺的那个老太太。大概有5、6十岁的样子,我们都称呼她阿姨,看起来很年轻。她也是一个很健谈的人,但是由于年龄的差距,我就总找一些能跟她聊得起来的话题。比如文革,上山下乡,毛主席语录、十里长街送总理、以及后来的学潮、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等等……这些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。讲着讲着她自己都会笑起来,说想起那时候来就觉得特傻。历史是由人去演绎的,有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变成了成就历史和见证历史的一个人。一直都不去关注新闻,现在看来确实可笑。试想n多年之后,拿什么作为与别人聊天的谈资。
3月13日,大工招聘会。看着招聘会现场如此多的人,才感觉压力如此之大。曾经以为靠着梦想就可以走天涯,现在才明白理想不能当饭吃。什么理想,也许没有还比有要好些。现在给我一个理想还不如给我一份工作,其余的都是扯淡。
3月14日,生活依然在继续,记忆依然在抹去。